荧光寿命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荧光样品的荧光寿命的仪器。荧光寿命是指分子在吸收光后发射荧光的持续时间,它与分子的环境、结构和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因此,荧光寿命光谱仪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的动力学过程、环境变化、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工作原理:
荧光寿命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是测量样品在受到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信号的衰减时间(即荧光寿命)。荧光寿命反映了分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的过程中的能量释放速率。其主要工作过程包括:
1.激发光源:荧光寿命光谱仪通常使用高能激发光源,如激光或脉冲灯,来激发样品中的荧光分子。
2.荧光发射:当样品吸收激发光后,分子会进入激发态,并很快通过发射光释放多余的能量,返回基态。
3.荧光衰减检测:荧光分子发射的荧光信号会随着时间衰减,荧光寿命光谱仪通过J确测量这个衰减过程来获得荧光寿命。通常,使用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Time-Correlated Single Photon Counting)或频率域方法来分析信号衰减。
荧光寿命测量方法:
荧光寿命的测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1.时间域法:
通过脉冲激光激发样品,测量荧光信号在不同时间点的强度。
荧光衰减可以用指数函数拟合,得到荧光寿命(通常为衰减的时间常数)。
这种方法非常精准,但需要高速电子学系统来实现时间分辨测量。
2.频域法:
通过调制激发光的频率并测量荧光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变化来获得荧光寿命。
该方法通常比时间域法更简便,适用于快速扫描和大范围样品测量,但其精度略逊于时间域法。
3.多重指数拟合法:
一些复杂的荧光衰减过程可能需要多重指数模型来拟合。例如,当样品的荧光由多个不同的物质或状态贡献时,荧光寿命可能是多个不同的时间常数的组合。
更多产品信息来源:http://www.etsc-tech.cn/Products-37432005.html
https://www.chem17.com/st359194/product_37432005.html
荧光寿命光谱仪的基本原理